扁豆開花不算引人注目,淡紫色的花開起來靜悄悄,但它非常實在,結出的果連皮都能吃。從復旦大學畢業(yè)已經到銀行工作的王黎娜,2010年辭職回到家鄉(xiāng)浦東新區(qū)泥城鎮(zhèn),幫助父親打理上海紅剛扁豆生產專業(yè)合作社。今年,近3萬畝青扁豆開始收獲——
高溫日子,記者在合作社所在地泥城鎮(zhèn)海關村見到了年輕的總經理王黎娜。從小在農村長大的她,自述對農民有感情,在很小的時候,父親就讓她參加勞動。她辭職回到家鄉(xiāng),農民不解地問:銀行不是很好的,回來干啥?王黎娜回答:可以多一個人同你們一起種扁豆。
當然,王黎娜的作用遠不是一個勞動力。她每天6時起來去收購農民種的青扁豆,由此了解農民。為了獲取第一手資料,她還學會了種地。從大學到銀行,再到合作社,王黎娜把銀行的管理模式用在了合作社上,定員、定崗、定責,跨進合作社大門,可以看見一個個排列整齊干凈的專用服務窗口,一個集收購、分揀、加工、包裝于一體的農產品集散中心,銷往整個華東地區(qū)。4180個社員和上萬農戶與之緊緊聯(lián)系在一起。上海十佳營銷大戶、有青扁豆大王之稱的父親王紅剛感慨地說:女兒來了我輕松了許多。
收購定價有講究
上周五,扁豆的收購價是8角一斤,最近連續(xù)下雨,接著太陽一曬,品質下降嚴重,而去年的收購價是5元一斤,畝產值可達2萬元。當時有農民高興地說:如果10元一斤更好。馬上有另外的農民站出來說:不行,太高了市民會吃不消的。王黎娜說,做農業(yè)不可能暴富,差價太大,市民和農民都有影響。利潤應該在一個中間地帶,恰到好處。太低了,無人種,“紅剛”定下了最低保護價每畝6000元。
做農業(yè)其實很光榮
現(xiàn)在郊區(qū)田頭,農民老齡化非常嚴重。王黎娜說:收獲扁豆很辛苦,一節(jié)一節(jié)地用手采摘,都是50歲以上的,40來歲的很少。一工60元,高峰時需要400多人。如今,之所以有人干,還能維持下去,是因為有效益。
種田后繼乏人,只有國家投資研發(fā)機械化替代勞動力,才是根本出路。王黎娜還說,現(xiàn)在一定要改變觀念,做農業(yè)其實很光榮。合作社招了5個大學生,他們從收購扁豆、分揀扁豆開始做起,但真正要留下來還有很多問題,需要政策支持。記者在現(xiàn)場采訪,見到了一位大學生和一位高中生,她們都是自愿來打工的。
【尾聲】
王黎娜的“扁豆夢”
王紅剛是上世紀90年代農村里的大能人。一代勝過一代,如今,26歲的王黎娜用現(xiàn)代管理方法“打理”合作社,減低了運作成本,使“紅剛”成為國家級農民專業(yè)合作社示范社。
一位領導同志視察“紅剛”合作社時曾說:今后可以搞一個扁豆花節(jié)。王黎娜因此有了一個夢想:為有幾千年歷史的扁豆建立一個文化中心,還要開辟生態(tài)旅游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。